青少年自伤自残,说不出的痛,家长如何应对?(上)

二维码
二维码加载中...

微信扫一扫到手机

随时看帖,分享到我的朋友圈

阅读数:343  |  回复数:0
乐行心理中心 (楼主)   发表于:2022-10-29   IP归属: 局域网    [只看楼主]  


在浙江某医院的抑郁门诊,14岁的初中女生芊芊(化名)低头不语,父母却非常焦虑。


“孩子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。变得不喜欢跟家里人交流,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。情绪也变得很不稳定,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,最主要的是这孩子还老是划自己的手。”


母亲拉起芊芊的衣袖,整个小臂都是密密麻麻的划痕,有浅有深像条形码一样排列。医生问到芊芊痛不痛。芊芊说不痛,划完之后压抑、烦躁的情绪会得到缓解,并表示学校里也有像她一样的同学。


芊芊只是自伤青少年的一员,而在精神科或者心理咨询室,专业人士会看到不可小觑的青少年自伤群体,他们身上有形形色色的伤痕,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触目惊心,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?社会各界不得不重视和思考。






什么是自伤行为?


像芊芊这种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,反复、故意伤害自己身体,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,称之为非自杀性自伤(Non-suicidal self-injury,NSSI),简称自伤行为。


青少年自伤,实际上是一种自救,他们感觉很痛,不被接纳不被认可,但一直告诉自己要活下去。


青少年自伤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切割、打自己、灼伤等。研究发现,自伤行为高峰年龄在15-16岁,18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。


青少年自伤行为可以单独存在,也有40-60%与青少年精神障碍伴发,包括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创伤后应激障碍、进食障碍、强迫症等,患者借助自伤来缓解焦虑、抑郁、愤怒等不良情绪。


虽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。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,最后很可能发展为自杀行为,或者造成意外死亡。






青少年自伤的原因




“当血渗出,我感觉情绪会被释放一些”


“我这样做,他们就不会再强迫我了”


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一难过就很想这么做”


被问到伤害自己的原因,很多青少年会这样说,在心理学角度,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因素来解释。






心理因素


情绪释放,自伤者会感受到强烈的负性情绪,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助,却难以通过表达传递情绪感受,他们通过自伤的方式发泄,获取当下的解脱。


情绪管理调节能力缺失,无法正确调节情绪,当发现陷入情绪中无法排解,而自伤可以缓解这种负面情绪,就选择持续进行下去。


有些孩子是想要通过自伤来掌控人际关系或达成被关注、被帮助的愿望,比如认为自己生病想要看心理医生,不想去上学,可能家长认为孩子没什么问题,孩子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父母对自己的健康引起重视。


自我贬低,这样的孩子会把自我伤害作为惩罚自己的方式,尽管感到空虚、麻木,但自伤后感受到痛苦至少还能证明自己存在。






社会环境


家庭成长环境缺乏温暖,不懂得正确的养育方式,过度保护、过度控制,孩子长期被忽视、遭受暴力、虐待等,导致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存在障碍,孩子心理调节能力失衡,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问题。江西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


学校和社会中发生的应激事件,考试失利、校园霸凌、同伴关系受挫等,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、情绪、人格发展产生影响,其中同伴关系很重要,当无法获得支持,内心的情感无法合理的抒发,会加重青少年的抑郁、低自尊,容易引发自伤行为。






神经生物学因素


有研究显示自伤的青少年在急性应激情况下的皮质醇水平降低,无法对压力作出有效反应。同时青少年在面临强烈负性体验时,由于大脑的情感系统(如前扣带回、杏仁核等)和认知控制系统(如前额叶皮层)发育不平衡,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,所以在面对应激性事件时更倾向于选择自伤来缓解负性情绪。


江西南昌乐行心理咨询中心整理
登陆后可回帖,享受更多功能 登录 | 注册
表情

arrow

×
      图片

      arrow

      ×
      从电脑选择图片

      仅支持单张JPG、PNG图片文件,且文件小于5M
      想上传更多图片?发布后编辑帖子即可

      与TA有关

      arrow

      ×

      绑定微信

      arrow

      ×

      绑定微信账号
      如何绑定?
     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
      关注后确认绑定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