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奖励提现
小编评论:
本帖被小编设为首页推荐,特此奉上0.8元现金奖励。此帖已符合人气热帖要求,特此奉上2.8元现金奖励。此帖已符合人气赞帖要求,特此奉上1.8元现金奖励。


在南昌,外国建筑是不多的,除了屈指可数的天主教堂外,硕果仅存的或许就只剩下洪都大院了。
文学家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过南昌:南昌是我认为最不好玩的城市,幸亏有青云谱。有人说,这是他作为一个文人对八大山人地位的一种肯定。
但在青云谱有个地方,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,但却绝对富有潜力,它就是洪都大院的苏式建筑群。
不宽的巷道,老式建筑,洪都大院里的一切都很有年代感。
提起洪都大院,老南昌人都会联想起航空工业,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就是从洪都诞生的。1951年,华东空军原第22厂由南京迁至南昌,与中原空军移交的南昌航空站合并组建了国营320厂,这便是洪都的前身。
大半个世纪以来,几代洪都人盖起一座又一座厂房,又建起庞大的配套生活区。洪都自成一脉,也就此生长出一份独特记忆。

洪都对于南昌人而言,是一个时代的符号,这个靠军工产业发展起来的老区,充满了神秘感。“洪都”的孩子,从幼儿园到中学,所读的学校都带厂名前缀:洪都幼儿园、洪都小学、洪都中学,值得一提的是,洪都小学是南昌市最大的小学,拥有5000多名学生。
洪都大院就像一座小城镇,灯光球场、公园、体育场、滑冰场、游泳池、百货大楼、医院、洗澡堂、电影院、菜市场等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一些人从出生到终老都在洪都大院里,甚至一部分“洪都人”童年时还以为洪都就是南昌城的全部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百货大楼、澡堂、电影院早已被拆除。
走在洪都大院,时光仿佛穿越到五六十年代,不宽的马路,斑驳的老墙,老式建筑,曲折坎坷的巷道,这里的一切都很有年代感。
“洪都人”去市区都习惯叫“去南昌”
90后的杨珺烨是第三代“洪都人”,说起洪都大院,她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洪都公园,公园位于洪都圆盘道的西侧,以前公园内还停了一架退役的飞机,用栅栏围着,靠近后门草坪里还有一只石马,三只石鹿,但如今这些公园内标志性的建筑都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石桥。
洪都公园承载着很多“洪一代”和“洪二代”的青春回忆,每到周末,住在洪都大院的居民都会来到公园散步、休憩,夏天公园里还会开放游泳池,供人们戏水乘凉。

在老洪都人印象中,以前到南昌市区坐的是厂里的中巴车,每15分钟一班,终点在现在江西省科技馆位置。而在新一代“洪都”人的眼中,从洪都出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205路、828路公交车。
“洪都人”都喜欢“窝”在洪都里,很享受自己的小圈子。对于生活在洪都大院的人来说,去市里玩,都习惯说“去南昌玩”。类似的话语早已成“洪都人”的口头禅,因为在他们心里,“洪都”不是厂,而是一个小城镇。

很多退休的“洪都老人”都是来自江浙一带,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片热土,便在洪都安家落户,结婚生子。
相比住在钢筋水泥筑就的高层房屋的居民,洪都大院的邻里情十分浓厚,一个片区的人兜兜转转,彼此都有过交集。
“洪都人”舌尖上的新溪桥二路
随着岁月的流失,“洪都”一直在发生新的变化。唯一没变的只有那些从小吃到大的老味道。新溪桥二路附近的美食依旧留着老“洪都”的味道:“绝味水煮”、“丽丽水煮”、“老房子”、“小李油炸”、“大拇指奶茶”都是洪都大院里的招牌餐饮店。
或许很多人还不知,“绝味水煮”和“丽丽水煮”虽然在南昌市区开了好几家分店,但这两家水煮店的总店就在洪都大院里,“洪都总店”几个大字就是最好的佐证。
在洪都人眼里,“丽丽水煮”味道“绝杀”,一个炉子,一口大锅,一盅老汤,醇厚的滋味,用碗装起烫好的菜后配上五花八门的作料拌一拌,滋味鲜香热辣,吃完洪都总店的水煮再吃市区的水煮,怎么都不对味。
新溪桥二路的福建海味大馄饨是洪都大院的老字号了,“老房子餐馆”,顾名思义,就是以老房子改造而成的餐馆,就连庭院的大树、房屋的一砖一瓦也都变成了景观。

洪都大院的餐饮店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,餐饮经营者也不知道怎么进行美食推广,但这里有“洪都人”认可的味道,承载了他们舌尖上的记忆。
如今的新溪桥二路被改造成了文化特色街区,洪都大院仍“风韵犹存”,邻里之间,谈笑风生;老人小孩,欢声笑语,这是老院特色的人物景象,相信每一位曾经成长在“洪都”的人都会无比的眷恋和怀念。
很好啊